鸿门宴的故事,可谓妇孺皆知;项庄舞剑,意有沛公的成语,也是用得颇多。作为《史记》的经典篇目,咱们在语文书中也学过,而各种作家导演,更是将个鸿门宴翻天覆地,整了无数回——当然,您要说了,你不也在炒冷饭吗——咱却要说,咱这,好像不是炒冷饭。 鸿门宴的具体故事,基本大家都了解,就不必从头细说了。咱只说说自己的疑惑之处。 我们知道,鸿门宴进行当中,亚父范增数次举起玉玦,要项羽速做决断,杀了刘邦。项羽却假装没有看见,范增没法,自己一老头,虽然佩了把剑,却没见过血,是打不过人家的,只好出来找项庄,告诉他,项王不忍杀刘邦,你进去祝酒,完后请求舞剑,瞅机会把刘邦杀了。 这就奇怪了。如果说项羽此时是有些优柔寡断,那范增要杀刘邦的意愿,可是超级强烈啊。况且,此时帐内刘邦一方,只有张良陪酒。基本是完全没有反抗之力啊。既然想杀,范增为何不直接叫项庄进去,一刀把刘邦戳死就得了,还要搞什么又祝酒又舞剑的呢? 他是怕直接杀死刘邦,在诸侯之前,无法自圆其说?杀功臣啊,以后谁还愿跟你项家军合作呢——但问题是,要项庄去舞剑杀刘邦,就可以说成是失手把他给杀了吗——这也是在欺负诸侯们的智商,没人信啊。又或者,他怕项羽过后会责怪他自作主张?不是没可能,但本来项羽已有杀意,只是不坚决。若真把刘邦剁了,他会不承认既定事实吗?这于自己大大有利啊,难道会要去治范增与项庄的罪——再说,就算项羽因此会杀了范增,范增难道不能牺牲一个救大家吗? 想不通。不知诸位读者朋友,能否想出原因来呀?
|